信息公开目录
在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出实招、办实事、要实效——在学校第三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16       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    
 

在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出实招、办实事、要实效

 

——在学校第三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胡丹

20166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多提意见和建议。

一、“十二五”工作再回顾

“十二五”期间的工作,在去年11月二届六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已就“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完成情况从任务指标的角度作了报告。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上,也对过去五年多的工作作了客观评价。向本次大会提交的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文本的“发展基础”部分,也对“十二五”期间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不再赘述。这里的回顾,主要是再梳理存在的问题,再确认发展的时空方位。

过去五年多来,学校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欣慰,这是在自身硬件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同类高校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探索改革转型的机遇和风险中取得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十分不易!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是两千多年前《礼记·学记》里面的话。对照省属一流大学的创建要求,相对而言,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在办学层次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于省内部分同类高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获取更多的竞争性资源。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认识还比较模糊,系统规划不够,体系化建设不足,学科结构布局、服务功能、创新机制和发展活力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结构、课程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不够,还有需求饱和、同质化严重、就业率低的专业需要果断调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学科领军人物和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队伍。在科研与科技创新方面,科研在促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服务地方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在办学特色方面,还存在认识不一致、聚焦不够、聚力不足的问题,人才培养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内涵还需丰富。在教职工福利待遇方面,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既不能达到所有人的期望,也无法承诺在短期内实现教职工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再次梳理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坚持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目标导向下,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体现,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现状。

过去的两年,学校拉开了综合改革、转型发展的大幕。2014年作为学校改革转型的元年,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推进转型改革。出台了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总体方案”,从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服务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分配制度、提高治理能力、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等七个方面实施转型改革,并分解了40项控制性目标任务。出台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并全面实施。2015年启动并完成了对学校办学定位的修订,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各项改革举措正有序推进,2015年的重点工作多数得到完成,部分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先后获得2批次共5项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立项最多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的实践探索先后在全省本科教学工作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以及四川新闻网上专题报道了我校综合改革、转型发展的成就与探索。

今天,我们仍然在致力于推进完成综合改革、转型发展总体方案设定的目标任务,这仍然是2016年学校的重点工作。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案设定的完成时限很快就要到来,但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主题不会变。事实上,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转型跨越、争创省属一流,目标要同步设定、工作要同步开展、成果要同步实现,这是我们基于校情分析的理性选择,是用综合改革的方法推进事业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认识并重申这一点很重要,对谋划“十三五”发展尤为重要。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学校编制了《乐山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及其编制情况说明已印发书面材料,提交大会审议。

下面,分三个方面对《纲要草案》作说明。

(一)《纲要草案》编制的主要考虑

在《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校办学现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落实学校办学定位,与综合改革、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及与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有效衔接。《纲要草案》编制的主题是“转型跨越、争创一流、提升层次、办出特色”,这16字原则及其内在要求,贯穿在《纲要草案》编制的全过程,融入到《纲要草案》的文本内容中,成为整个《纲要草案》的魂。

——“转型跨越”就是既要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又要在转型路径上避免走传统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凝聚”之路,着力瞄准应用型专业建设需求,大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争创一流”就是“争创省属一流大学”,是学校树立的发展“标杆”。重点围绕一流学科、一流人才建设,夯实创建的基础和条件,使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水平、毕业生质量、科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大学软实力等构成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总体上进入省属本科院校前30%

——“提升层次”就是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这既是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全校师生的长期期盼,更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实现的重点任务,容不得半点闪失。要坚持以专业硕士点创建申报为主的发展思路,集中全校力量和资源,围绕重点建设方向,全力做好提升办学层次的各项工作。

——“办出特色”就是要实现学校的差异化发展,着力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三大方面打造特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推动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形成并壮大特殊教育独特优势与品牌特色,同时筹建好“四川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需求,构建较为完善且独具特色的学科集群、应用型专业群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纲要草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纲要草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力求体现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创新性,力求凸显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纲要草案》基本结构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力求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发展的基本现状、面临的主要形势以及存在的现实差距。通过分析现状,对学校目前的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定位、正确清醒的认识;通过把握形势,进一步认清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我们的任务和要求;特别是通过正视差距,准确把握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个层面是明确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是:“争创省属一流大学,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发展目标是:实现“1246”的奋斗目标,即“一个进入”“两个明显”“四个建成”“六个更高”。综合实力进入省属本科院校前30%;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成符合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建成全省普通本科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建成“四川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更高、教育国际化程度更高、社会影响力社会美誉度更高、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水平更高、教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积极性更高。

第三个层面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任务及工作举措。针对“十三五”期间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目标,提出了14个方面的发展任务和工作举措,每个部分均采取“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的表述方式,清晰明了。同时,通过专栏、图表的形式,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任务和举措做了细化和直观呈现,力求使规划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部分也是《纲要草案》文本的主要内容。

第四层面是组织与实施,包含加强组织保障、落实经费投入、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监督评估、加强宣传引导等五个方面。

《纲要草案》编制过程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汗水,《纲要草案》编制及其文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衔接性。既瞄准国家和区域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方针,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也注意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思路、战略任务等内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二是前瞻性。既承认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现实差距,又从中挖掘助推跨越发展的潜质,瞄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方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统筹性。既统筹好教学、科研、学科、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又统筹好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既有定性描述,又有量化分析。四是开放性。既充分发挥校内专家教授、管理干部、职工群众、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尤其是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听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广大校友的意见建议。

三)需要特别说明的七个问题

第一,关于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任务,扩大走在同类院校前列的优势,争创省属一流大学,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确定这个目标,主要考虑了四个衔接。一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宏观态势相衔接;二是与我校综合改革、转型发展总体方案内容相衔接;三是与我校党委关于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第三次党代会的精神相衔接;四是与我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相衔接。

第二,关于办学规模和结构。《纲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稳定在16000人左右,其中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数比例达到37

确定这个目标,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承载力问题,就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而言,无论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实训场所、运动设施、学生公寓及食堂等硬件资源,还是师资队伍等软件环境,都不能支撑规模再扩大。同时,还要达到确保2018年前后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基本要求。二是学校发展定位问题,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总量相对稳定情况下,扩大应用型专业招生比例,把教师教育专业做精做强。关于残疾学生20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设计,征求意见过程中有同志认为规模或许略大,但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衡量,我们还是要努力争取实现。

第三,关于主要发展指标设定。目前,《纲要草案》中表一列出了乐山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重要显性指标,涵盖了办学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和基本办学条件等衡量标准。

这个指标的设定,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参照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系列质量报告中的主要指标,确定我校“十三五”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二是切实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关于“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值的设定,学校党委关于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第三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显性指标。在《纲要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学校主要领导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讨论证,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充分参与,经过几轮研讨论证、修改完善,最终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主要发展指标值。

第四,关于优势特色学科凝练。学科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龙头,发展任务第五章“凝聚优势特色学科”提出,瞄准目标,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整体优化,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大力培育应用型学科,构建起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学科集群。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协调关系。一是注重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结合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七大优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培育建设6大学科集群(方向),基本实现了与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相对接。二是注重对现有学科的承继与创新。提出了加大对传统文理学科的改造,增强其应用性与技术性;积极引导一批理工科向应用型转型。三是注重与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目标的匹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提出了打造1-2个在省属本科院校中领先的应用型学科,培育3-4个在省属本科院校中领先的应用型学科建设培育省内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2-3个,力争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这些都是建设省属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量化指标。

第五,关于应用专业、支撑学科、人才队伍协同建设。《纲要草案》中,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了发展任务的前三项,注重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注重发挥好三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提出了协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办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最高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建设是根本,学科建设是支撑,人才队伍是保障。在学科建设中,提出坚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建设的原则,构建起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学科集群,明确了培育建设6大学科集群(方向)。在专业建设中,提出坚持“做精做强师范专业、做大做活非师范专业”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建设思路,提出了集中建设9大专业群(方向)。在人才队伍上,提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建设为引领,紧密结合学校应用型专业、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应该说,《纲要草案》中对应用专业、支撑学科和人才队伍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开了个头,措施研究还需深入。下一步,这三个领域的专项规划会给我们作出更加明确、细化的设计。

第六、关于民生建设。民生建设是教职工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纲要草案》中对提升薪资待遇、改善居住条件等作了原则性表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学校办学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国家财政投入偏低,当前学校财政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已经接近上限,用于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的空间较小。二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差账”较多,学校办学收入的支出重点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只有学校发展了,大家的收入才能逐步提高。三是立足学校发展,实事求是,不许无法实现的承诺。但学校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致力于提高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条件的决心和意志不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表彰奖励和绩效管理制度,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使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名教职工,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

第七、关于总规划和子规划。整个规划体系包含二个层次四个类别:总规划、子规划(专项规划、分规划和专题规划)。目前大家看到的是总规划。总规划是一个相对宏观、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和全局性的总体规划方案,子规划中的6项专项规划是与之相配套的更详细、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评估的系列规划,5项专题规划则是突出总体规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系列规划。总规划谈总体任务和重点行动,子规划谈具体任务和具体实施举措。总规划没有详细展开的内容会在各个类别的子规划中具体体现。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把握“十三五”规划时,要总规划、子规划一起认识,一起掌握,一起落实。

    三、落实《纲要草案》的几点意见

宏伟的目标,关键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行动;美好的蓝图,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实才能显现成效。实字当头、干字在前。重落实是责任心、事业心问题,敢落实是魄力和胆量问题,善落实是能力和水平问题,三者需要有机结合。困难不可怕,解决了就前进了;问题也不可怕,破除了也就发展了。为确保“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们应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贯彻落实“六大发展战略”。落实“十三五”规划要与贯彻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质量、转型、合作、特色、人才和创新的“六大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要将这些发展目标的工作举措落到实处,首要是全校上下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形成最广泛的发展共识,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速度。针对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有打破认识上的条条框框,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更加符合新形势下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坚持以总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规划专题规划和分规划。强化学校总体规划“纲举目张”的功能,各子规划的牵头单位务必要根据总规划的要求,主动响应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使专项规划、专题规划和分规划与学校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子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各单位、各条战线领受任务,细分指标,细化举措,明确路线图、进度安排和时间表的过程,除了必要的定性描述,要尽可能多地用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的方式表述,体现子规划可操作性。教职工对这方面的期盼比较高,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主动回应教职工的关切。

坚持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改革。通过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管理运行行为,增强落实规划任务的执行力。重点是要完善各项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政策导向,激发师生潜能,用综合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用新的制度推进转型跨越和争创省属一流大学。这些要求,体现在规划文本中,提出了加快推进院系设置调整、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学校财务和资产工作、深化后勤和产业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等。

坚持科学谋划出实招、精心部署办实事、狠抓落实要实效。争创省属一流大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锐意进取,拼搏争先。争创省属一流大学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全校师生要大力弘扬“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乐师精神,坚决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防任何精神懈怠。要针对问题和难点,定目标、定人员、定举措、定时限、定责任,坚持以质量与贡献为导向,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花开要有果,掷地要有声”,切实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要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度和韧劲,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十三五”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选择了争创一流,便只能在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征程上挥洒汗水、风雨兼程。让我们万众一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完成《纲要草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校长胡丹在第三届一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会上的工作报告
下一条:全力推进改革转型 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在第二届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