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目录
全力推进改革转型 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在第二届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11-19       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    
 

全力推进改革转型   精心谋划十三五发展

——在第二届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胡丹

201511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着重报告三方面的内容,请予审议。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完成情况

过去的五年,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发展,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到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之中,“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

(一)加快推进内涵和条件建设,促进规模质量协调发展,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在校本专科生由14637人发展到15418人,继续教育在册生由3482人发展到12919人,学历留学生63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0人。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学校专任教师由848人增至941人,教授、博士分别由81名、50名增至118名和112名,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1%、硕士以上教师占67%、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42人。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乐山市拔尖人才3人,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等得到全面优化。学校注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选拔、考核和激励,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派干部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210余人次;选拔培养副处级后备干部267人,干部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平均年龄有所下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学校通过购买、置换等形式拓展办学空间,校园占地面积增加近5.9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大楼和新建学生公寓投入使用,新增校舍7.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新增8600多万元,总值达到1.35亿元;图书馆座位由1000个增至2200个,纸质图书由80万册增至131万册,电子资源由11个增至29个,新增3个电子资源平台。新建校友林、樱花园。建成休读点20个,新增座位350个。新增南北校区间的人行、车行天桥各1个,校园交通、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改善。

 办学声誉显著提升。据今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全国大学排行榜,我校排名383位,位居省内新建本科院校第1;在中国大学教学质量800强中,我校排名310位,居新建本科院校全国第3、全省第1。在探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学校主动选择“面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获得四川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连续获得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作了专题报道,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应用型专业体系。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是中心、本科教学是基础和根本的理念,确立了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了校企、校校、校地合作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实用为特征、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托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机制,共选派65名本科生赴武汉大学21个对口专业插班跟读。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试点,是省内唯一招收特殊教育本科免费师范生的高校。从今年起,教育部同意我校采取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办法招收听力障碍残疾考生,首批听力障碍艺术设计专业50名学生已经入学。同时,积极与省残联、省教育厅和乐山市共同筹建“四川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此外,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督导不断加强,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学校获批建设“四川省特殊教育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

 着力打造应用型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近五年来增设酒店管理、教育康复学等多个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本科专业由39个增加至51个。坚持分类指导,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调整,跨学科设置应用型特点鲜明的新专业(方向),为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统筹师范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整合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依托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单独组建了服务旅游业的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四川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部署,新组建了对接残疾人服务业的特殊教育学院;满足区域中小企业金融、营销等人才需求,整合相关交叉学科,成立了对接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的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学成果丰硕。获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8个,省特色专业7个。成功申报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2个;新增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获批省级以上教学团队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在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获准立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8部;获得省级以上教改课题立项16项;获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成果教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三)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激发科研创新潜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学科实力明显提升。与省社科联的学科共建机制逐步完善,在促进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教师职称晋升、社科获奖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申报的准备工作,健全申硕领导和工作机制,凝练特殊教育和旅游管理两个特色和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积极推进学科整体建设,经过两轮的规划建设,建成9个校级重点学科。

 平台建设获得突破。新增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新增四川省旅游局科研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厅级研究平台由“十一五”末的2个增至目前的10个。学术交流蓬勃开展,主办或承办了包括首届特殊教育国际学术会议、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等在内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学术会议近42场次,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指导讲学652人次。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立项科研项目方面,校外科研课题由2011576项增至2015113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由60项增至112项(国家级课题由4项增至24项)。教师承担高层次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均有所突破。科研成果丰硕,五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1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665篇,其中C类以上核心期刊文章1453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44篇,特别是A级以上高级别论文数量由2010年的30篇增加到2014年的66篇;获得授权专利由2010年的7项增加到2014年的19项;获得市厅级以上成果奖励90项,其中包括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及乐山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15900余人,总体就业率均在91%以上。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2900余个。高质量就业不断增多,公招公考通过1625人;读研深造689人。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561人、“三支一扶”特岗教师405人,学校在2015年全国“西部计划”视频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大力推进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120人,学校被评为“全国预征入伍先进集体”。

    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个,省级195个,学生累计获得省级创业补助资金242万元(位列全省第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各类省级重大赛事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沫若艺术团”连续四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原创舞蹈作品《天梯梦想》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6篇,获得发明专利17项。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断臂天使”雷庆瑶,“自立自强的孤儿”左从朝和“带起瘫痪父亲上学”的王玲等优秀学生。

   (五)发展继续教育,加强办学合作与交流。

 继续教育成绩斐然。近五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毕业人数11627人,截止2014年实现学费收入53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250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管理干部超过20000人次,培训经费近3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外合作不断拓展。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捷克、英国、泰国、老挝等近20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2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五年来派出学生出国(境)学习512人次、教师干部出国学术交流和培训216人次;引进和使用各类长短期外专、外教145人次。实现了海外汉语教学基地建设、学历留学生招生、中外联合硕士研究生培养、国家公派留学成组派出、学生海外就业等零的突破。

 校地合作全面展开。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乐山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建设,举办旅博会、“十三五”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林竹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林下养殖、现代物流业、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依法治市、承办乐山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等方面,学校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乐山市科技局和乐山(国家)高新区以及峨胜水泥等50余家重点企业共建乐山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建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基地。新增广西、凉山等6个校友分会。五年来,获得企业和校友的捐赠款物达到260多万元,校友捐资设立奖助学金、建设实验室和校园景观等获历史性突破。

(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服务,着力改善民生。

  建章立制,管理服务不断优化。凝聚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修订了《乐山师范学院章程》,通过了教育厅核准并向全校和社会发布;实施机构设置改革、岗位聘任制度、绩效工资改革,积极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预算编制精细化和执行刚性化,开展资金使用评估,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行办公自动化平台应用,厘清各职能部门职责权限,推进执行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学校在大幅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大力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的情况下,积极偿还银行贷款,争取省化债奖补资金2425万元,学校贷款余额从2011年的1.03亿元下降到目前的2145万元,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改善民生。坚持实施好为师生办实事的项目,落实解决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女神苑”遗留问题,星辰青年广场建设进展顺利。坚持开展困难教职工帮扶及离退休教职工关爱活动。学校依法治校、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统战、离退休和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工作,获得国家、四川省和乐山市的多项荣誉。

 各位代表,5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成就斐然,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这里报告的是主要工作,不是全部。年底以后,还要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既总结成绩,又查找差距;既总结取得成绩的好作法好经验,又反思存在差距的原因与教训。学校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项进步,都凝结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奉献和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各界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二、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工作情况

面临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学校立足现实、主动作为,坚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去年11月学校出台了《关于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总体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年来,全校上下联动,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完成了办学定位修订;全面启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协同制订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部分院系设置;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了《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完成学校OA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出台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校外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学校理事会和教育(校友)发展基金会的筹建;学生“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制定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等等。同时,学校成功申报了5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省属本科院校中承担改革试点任务最多的学校,各试点项目正按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成效逐渐显现。这些改革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是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继续坚持全校统筹、学院推动、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逐项落实,切实推进学校改革转型。

此次教代会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修订后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去年下半年以来,学校就着手对“办法”的修订开展调研,今年更是按照“总体方案”的设计与要求,加大了工作力度。本次修订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和分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导向和政策要求,坚持向教学科研一线岗位倾斜。在方案的调研、起草和修改的过程中,学校组织了十余次研讨,广泛听取了意见,收到并吸纳了许多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方案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听到了教职工的心声,也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综合评判多种因素的慎重决定,也是教职工的总体期盼。学校将积极争取调增绩效工资总量和增加经费来源,适时再修订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调整,请大家予以理解、支持。“办法”的具体修订内容人事处处长还要做专题说明,请大家讨论和审议。

三、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一些考虑

未来五年,是学校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

(一)扎实做好未来五年的形势分析与调研。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是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转折期,是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打造办学特色的机遇期。要科学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做好对未来五年的形势分析和调查研究,要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内外高等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要了解其他高校的建设发展状况。10月份、11月份,校领导已带队到省内外部分高校就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进行了考察交流,12月份还计划结合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等内容到省外发展较好的同类院校专题考察、调研。通过考察交流,我们感受到每所高校对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都高度重视,部分同类院校在硕士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增强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调研既是学习借鉴,拓展思路,更是促进清醒地认识问题,细化目标任务,完善措施安排。

(二)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学校党委印发了《关于制定“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这是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宏观谋划学校事业发展的开创性工作。编制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深刻领会党委的精神,全面落实各项目标要求。“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办学规模坚持稳中有增、重点突破,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师资和人才队伍整体质量,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改善民生,全面落实推进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学校党委决定,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色凝聚”主线,按照“科学规划、集思广益、创新机制、加强衔接、做深做实”的要求,把握好“建议”提出的“做到规划思路清晰、具有前瞻性”“规划目标具有标志性、统筹性”“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性、指导性”“规划措施具有可行性、可验性的基本原则”。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找准支撑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支点,着重突出“应用型”“地方性”“重特色”,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战略、合作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人才支撑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六大战略。要牢牢扭住改革转型这根主轴,把综合改革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抓手和推手,在“十三五”规划中深化改革转型的阶段性安排,将改革转型的目标具体化,做好内容衔接、措施细化、任务落实工作。本周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学校转型方向和路径,我们要认真领会,结合学校实际把谋划“十三五”规划与国家政策导向相结合,切实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三)编制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统筹学校事业发展。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各单位要把规划编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抓住关键问题,认真研究,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做细做实;要畅通师生员工参与规划编制的渠道,要聚合社会力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决策咨询机制,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牵头单位要发挥协调作用,注重学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规划和专题规划的相互衔接,做到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侧重,各有分工。规划要突出重点,既要提出预期性、前瞻性、导向性的目标,还要提出一些有约束力、可量化、可评估的指标,使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作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干,严格时间进度安排,努力编制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满足师生需求的规划,使规划成为师生员工共同关心和愿意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教学院在编制规划时,要做好目标设计,要强化质量和特色意识,要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制定并落实好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好“十三五”规划的任务分解与行动安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务分解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一环,任务措施的制定与分解一方面要科学、有条理,能对规划目标的实现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可行、分工明确,使得学校各层面与教职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同时,明确关键指标,制定适合的评估标准,建立起多层次的监控体系。做好规划实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保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规划一开始制定就要与今后的年度工作安排相结合,一并考虑,提高规划的执行性。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回首过往,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我们正处在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加快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处理好质量、规模和效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学校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着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振奋精神,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求真务实,为全面实现学校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        

上一条:在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出实招、办实事、要实效——在学校第三次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下一条:乐山师范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议事规则